反洗钱小课堂丨让你读懂《反洗钱法》的修订背景和核心变化

返回列表页>>

反洗钱知识宣传

引言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2024修订)》,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反洗钱法》的修订是我国金融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金融安全、健全国家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修订背景与重要意义

现行反洗钱法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金融创新、数字化转型以及国际反洗钱形势的演变,日法已难以全面适应反洗钱工作的新要求。此次修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要求的具体体现。反洗钱工作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稳定至关重要,通过修订法律,能够更好地应对新型洗钱风险,加强金融领域的安全防护网。

核心修订要点解析

“风险为本”监管概念

新《反洗钱法》摒弃了原有的“规则为本”方法,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的洗钱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这意味着金融机构不能再机械地遵循统一标准,而是要对客户进行更细致的风险评估。例如,对于高风险客户,可能需要加强尽职调查、增加交易监测频率;对于低风险客户,则可适当简化流程,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体现合理性、适当性原则。

细化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

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

新《反洗钱法》强调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负责人对其有效实施负责。同时,要求定期评估洗钱风险状况,制定相应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并通过内部审计或社会审计监督制度执行。

客户尽职调查升级

将“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改为“客户尽职调查制度”,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要识别客户身份,还要调查交易背景和风险状况,防范冒用他人身份开户。此外,明确了在多种情形下金融机构需开展尽职调查,如建立业务关系、怀疑交易涉嫌洗钱、对客户身份资料存疑等,且根据风险状况确定调查的详略程度。

建立洗钱风险管理措施

金融机构在业务关系存续期间,需持续关注客户状况及交易情况,发现洗钱高风险情形时,可采取限制交易方式、金额、频次,限制业务类型,拒绝或终止业务关系等措施,但这些措施要在业务权限内,平衡好风险管理与金融服务,保障客户基本、必需的金融服务。

强调技术应用

从国家法律政策层面肯定了技术在反洗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金融机构进行客户尽职调查时,可通过多部门依法核实客户信息,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也将协调推动相关便利措施。

增强监管与处罚力度

按照过罚相当原则,新《反洗钱法》增加了违规违法类型提高了对金融机构董监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上限以此增强法律威慑力,促使金融机构更加严格地履行反洗钱义务。

法律衔接与国际接轨

新《反洗钱法》与国内其他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做好了衔接,同时考虑到国外合作相关规定,促进我国反洗钱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反洗钱小课堂丨让你读懂《反洗钱法》的修订背景和核心变化
2025-08-04

反洗钱知识宣传

引言

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2024修订)》,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新《反洗钱法》的修订是我国金融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金融安全、健全国家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修订背景与重要意义

现行反洗钱法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金融创新、数字化转型以及国际反洗钱形势的演变,日法已难以全面适应反洗钱工作的新要求。此次修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相关要求的具体体现。反洗钱工作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稳定至关重要,通过修订法律,能够更好地应对新型洗钱风险,加强金融领域的安全防护网。

核心修订要点解析

“风险为本”监管概念

新《反洗钱法》摒弃了原有的“规则为本”方法,要求金融机构根据客户的洗钱风险状况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这意味着金融机构不能再机械地遵循统一标准,而是要对客户进行更细致的风险评估。例如,对于高风险客户,可能需要加强尽职调查、增加交易监测频率;对于低风险客户,则可适当简化流程,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体现合理性、适当性原则。

细化金融机构反洗钱义务

内部控制与风险评估

新《反洗钱法》强调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反洗钱内部控制制度,负责人对其有效实施负责。同时,要求定期评估洗钱风险状况,制定相应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并通过内部审计或社会审计监督制度执行。

客户尽职调查升级

将“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改为“客户尽职调查制度”,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要识别客户身份,还要调查交易背景和风险状况,防范冒用他人身份开户。此外,明确了在多种情形下金融机构需开展尽职调查,如建立业务关系、怀疑交易涉嫌洗钱、对客户身份资料存疑等,且根据风险状况确定调查的详略程度。

建立洗钱风险管理措施

金融机构在业务关系存续期间,需持续关注客户状况及交易情况,发现洗钱高风险情形时,可采取限制交易方式、金额、频次,限制业务类型,拒绝或终止业务关系等措施,但这些措施要在业务权限内,平衡好风险管理与金融服务,保障客户基本、必需的金融服务。

强调技术应用

从国家法律政策层面肯定了技术在反洗钱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金融机构进行客户尽职调查时,可通过多部门依法核实客户信息,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也将协调推动相关便利措施。

增强监管与处罚力度

按照过罚相当原则,新《反洗钱法》增加了违规违法类型提高了对金融机构董监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上限以此增强法律威慑力,促使金融机构更加严格地履行反洗钱义务。

法律衔接与国际接轨

新《反洗钱法》与国内其他法律法规及监管规定做好了衔接,同时考虑到国外合作相关规定,促进我国反洗钱工作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